妈妈的朋友4在线观看,成人午夜福利视频,国产SUV精品一区二人妻,荡公乱妇刘大爷和小芳

股票代碼
000420

媒體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關注 > 吉林化纖:老國企“高精尖”創新煥新生

吉林化纖:老國企“高精尖”創新煥新生

時間 :2020/9/27 來源:本站編輯 點擊:12764

    您佩戴的口罩、您身上衣物的面料、您平時使用的毛巾浴巾、您愛車的碳纖維構件……或許都與這家企業有關——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吉林化纖集團(下稱“吉林化纖”),這里生產的人造絲、腈綸、竹纖維、碳纖維,被運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變成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吉林化纖曾是吉林市民眼中的“好單位”,收入高,待遇好;但面對化纖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行,企業也曾面臨連年虧損的困境。
    老國企不服輸。這些年,吉林化纖不斷創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從傳統產品中轉型,沖擊高性能、高附加值纖維以及碳纖維等高端產品,效益逐步提高。今年以來,吉林化纖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保持連續生產,有力支撐了當地經濟發展,員工收入持續穩定,2020 年一季度實現產值 28.37 億元,同比增長 0.6%,纖維直接出口 2.4萬噸。
    不能就這么 “ 趴窩 ”
    吉林化纖廠區不遠處,松花江蜿蜒流淌,見證著這家1964 年建成的老國企一路走來。吉林化纖曾是國內化纖行業的一面旗幟,生產的纖維產品遠銷各地,身著藍色工裝的化纖工人,收入高,待遇好,很令人羨慕。
    但在 2009 年前后,化纖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行,吉林化纖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潭——下屬 A 股上市公司戴上“ST”的帽子,面臨退市風險。
    財務負擔沉重,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企業貸款無門,甚至到了求助于小貸公司的地步,萬名員工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 元……采訪中,幾位公司管理人員對記者說,那個時候,心里會覺得未來“黯淡無光”,有人甚至離開了單位。
    偌大的廠區,灰色的廠房,工人們上班下班,曾經的自豪,變成了“自卑”。“那時候掙得不多,家里捉襟見肘,有人下班跑出租、出小攤,貼補家用。”一位工人說。
    “實體經濟來不得半點假、大、空。”吉林化纖集團董事長宋德武說。企業陷入困難,有全行業產能過剩的外因,也有自身冗員多、效率低、高端產品缺乏等內因。
    從最棘手的、最緊迫的困難入手,宋德武帶隊調研溝通,在各級部門支持下,企業經過努力,兩次定向增發成功募集了 20 多億元資金,降低了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更重要的是,這些資金,為企業上項目、調結構注入了啟動資金。
    市場不停在變,短期內拿出拳頭產品并不現實,在最困難的時候,最緊要的是“活下來”。降人力成本、降采購和銷售成本、降能耗成本,企業“鐵腕”推進“三降”,為創新發展贏得時間。企業對無效工作、無效崗位、無效人員全面清理,對低效崗位、低效勞動和低效人員進行優化,調整的人員全部充實到生產和基建一線。原來僅一個股份公司就擁有8000 名職工,現在優化整合為 6000 人,產值還提升了1.3 倍。在銷售環節,企業取消代理商、中間商,拿回了很大一塊收益,有效降低了銷售成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了資金,理順了體制,就為創新發展贏得了機會與時間。
    “ 有中生新 ” 促轉型升級
    “不就是一根根線,紡成一塊塊布?”常人眼里,紡織材料似乎和“高精尖”不沾邊。但殊不知,高端的化纖材料,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
    “比如一家日本品牌的面料,在吸納汗水后能夠給人熱感;再比如,一些高端的纖維材料紡織成的面料,既防水又透氣,用在知名品牌的戶外服裝上,附加值非常高。”吉林化纖集團副總經理金東杰說。
    市場競爭激烈,普通化纖產品雖然用量大,但利潤低、收益小,很容易陷入價格戰。高端的化纖材料,利潤高,但技術門檻也很高。“唯有改革創新才能使企業永續發展。”宋德武說。企業開始壓減落后產能,淘汰了近 10 條落后生產線,花大力氣向高端挺進。

在吉林化纖集團股份公司的長絲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工作。(資料照片)

    在吉林化纖,傳統的人造絲產品不斷迭代升級,單個絲餅重量已經達到原來的 2 倍多,近萬米甚至幾十萬米的絲線從頭到尾粗細一樣,越來越多的產品用在了高端紡織品中,國際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腈綸,是吉林化纖的優勢產品。以前,雖然腈綸產能全國排名靠前,但優質的細分產品不多,“大路貨”附加值低,產品結構單一。
    從 2013 年開始,企業開始全力研發差別化腈綸產品。研發人員介紹,他們下大力氣開發了原液染色纖維,根據下游客戶的需求直接給纖維上色,省去了下游印染環節,既環保又省錢。
    人造毛皮的原料是扁平腈綸纖維,觸感柔軟,和動物毛發相似,是腈綸產品的金字塔尖。但國內許多企業的技術不過關,一些高檔的人造毛皮材料只能依靠進口。2014 年 6 月,吉林化纖成功開發出了國產扁平纖維。2015 年 11 月底,2萬噸扁平腈綸纖維項目建成投產。
    吉林化纖腈綸生產車間門口處,皮毛帽子、秋冬大衣整齊的擺放在展示臺上,如果不是經人介紹,通過觸感和觀感,很難分辨出這些都是化纖產品。“動物皮毛的保暖性在于其纖維蓬松,我們全力研發替代產品,美觀和保暖性都能與之媲美。”吉林化纖吉盟公司經理孫小君說。
    優勢領域“拔拔高”,抗起球纖維、抗靜電纖維、華絨纖維等一批差別化產品憑借質量和價格優勢闖市場,使企業從容應對腈綸原料成本上漲、常規產品缺乏競爭力的挑戰。
    扁平纖維以低于進口價4000 元/噸的價格拿到了國內10%的市場份額、大有光腈綸的市場占有率達 30%、超柔超亮腈綸打破國外產品壟斷、阻燃纖維打入澳大利亞市場……“有中生新”的產品背后,是企業著力注重科技研發的努力。企業建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將內設的技術研究所擴建為富博研究院,持續圍繞人造絲、腈綸纖維等領域進行技術攻關。
    “ 無中生有 ” 沖擊 “ 高精尖 ”
    碳纖維材料,強度大重量輕,是一種常見的高端材料。這種“高大上”的材料,其實是用一根根碳纖維原絲,經過成型處理后制成的。以汽車應用為例,碳纖維技術不僅可以使車身輕量化,同時還可以強化車身強度。
    “企業腈綸產能比較大,碳纖維則是在腈綸工藝基礎上創新出來的一種新型纖維,我們具備向下游‘無中生有’的能力。”宋德武說。
    下定決心研發碳纖維產品,是這家老國企沖擊“高精尖”的方向。從 2006 年開始,科研團隊開始全力研發碳纖維原絲。
    吉林化纖集團碳谷公司經理張海鷗表示,團隊成立之初,沒有設備、沒有樣品,通過各種途徑找資料、測試,艱苦研發。
    碳纖維原絲的生產需要連續,纖維產出不能有斷點,否則就要重來。50 米、100 米、200 米……到能連續生產 5000米原絲時,研發團隊成員熱淚盈眶。張海鷗說,過了 5000米這個門檻,就意味著企業的碳纖維原絲產品能夠達到市場應用標準。
    掌握了技術后,吉林化纖5000噸碳纖維原絲項目于2011年投產,確定了“大絲束、高品質、通用化”發展方向,推動這項新材料產業加快成長。目前,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產能超過 2 萬噸,碳纖維碳絲產能達到 4000 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產品受到市場認可,25K 碳纖維成為國際風電設備巨頭丹麥維斯塔斯的專供產品。吉林化纖還與下游企業聯合開發碳梁、碳纖維氧氣罐、碳纖維無人機等一批新產品,與一汽集團、中車長客在汽車和軌道列車輕量化方面開展技術合作。
    2020 年一季度,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產量同比增長57%,實現銷量 3126 噸,大絲束碳絲實現銷量 997 噸,同比增長233%。碳纖維板塊成為企業新的效益增長點。
    一家老國企,撐起了一片天。吉林化纖所在的吉林經開區規劃了碳纖維及差別化纖維產業基地,規劃面積 1362 公頃。“目前基地正以‘碳纖維+汽車、軌道交通、冰雪裝備’等產業為重點,吸引企業集聚。”吉林經開區科技局局長徐波說。

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吉ICP備05000633號-1 吉公網安備 220202020002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