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上筑夢人
——記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德武
文/管玉秀 李雪霜 《工人日報》 2017年7月
宋畫吳冶映東風,
德望才高春潮生;
武略文韜危局挽,
絲竹管弦奏好聲;
路接五洲藍圖闊,
筑室反耕謀大成;
夢隨一帶一路躍,
人心望歲祈年豐。
——題記
就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背景下,就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積重難返的困境中,就在整個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是他,把一條新時期的“絲綢之路”鋪展成一個老國企的創新轉型之路!并帶領職工們,在這條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新絲路”上逐夢而行,書寫了屬于這個時代的風流!
他,就是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德武。
吉林化纖集團黨委書記劉宏偉說起宋德武董事長帶給吉林化纖的巨大變化時,言語間盡顯贊賞與敬佩之情。
今年4月20日,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到吉林化纖調研時說:“吉林化纖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作為一個老工業企業、老國有企業的發展很有典型性,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華麗轉身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實,這是巴音朝魯書記第二次對吉林化纖作出指示。2015年7月,當由吉林市委聯合調研組撰寫的調查報告《老樹新花俏爭春》呈送到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案頭時,巴音朝魯書記對吉林化纖取得的成績十分欣慰,他親筆批示道:“這是老企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好典型,要支持吉林化纖集團做優做強產業。”
大家都知道,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始終是人們關注的重中之重。而吉林化纖集團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一個先行者,在短短兩年時間里,能夠得到省委書記的大力鼓勵和充分肯定,不難想見,其“領跑者”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而這領跑者中的領跑者,就是宋德武。
想當年,宋德武進廠之初,還只是一名青澀的大學畢業生,但他憑借出眾才干,迅速成長為車間主任,后又受命到下屬企業河北吉藁化纖公司任總經理,直至成為吉林化纖集團的掌舵人。由于始終胸懷國家、情系企業、心有職工,他把每一次崗位轉換,都當作一次神圣的洗禮與磨礪。宋德武的舞臺一步步擴大,責任一次次加重,但他從沒有辜負過組織和職工的信任,無論是站在打造中國紡織產業民族品牌的高度,牽頭成立天竹聯盟;還是破釜沉舟,引領吉林化纖集團渡過危機……每一次華麗轉身,每一次宏圖大展,他都挾著創新之風雷,在時代的注視下,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每一步里,都鏗鏘著改革者與創新者的豪邁與雄壯,展現著開拓者勇往直前所創造的無限精彩!
在宋德武的帶領下,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自2013年以來,要素和創新雙驅動,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升級,行業領跑和產業帶動雙發力……在中國化纖行業的發展征途中,從起初的跟跑、中場的并跑,再到如今的重新崛起、傲然領跑,以矯健身形創造出企業諸多經濟指
標的歷史最好水平,贏得了業內的側目與尊重。
對此,一組組閃光的數據,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明——今年一季度,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9.29億元,同比增長14.6%;銷售收入20.76億元,同比增長36.4%;纖維直接出口量14455噸,同比增長116.4%,出口創匯達4527萬美元,同比增長132.8%。
同時,董事長宋德武更致力于增加職工收入,3年來,職工工資連續增長,漲幅分別為25.5%、17.26%、10.75%,目前職工收入已經翻了一番。
吉林化纖集團公司相繼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全國紡織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吉林省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示范單位”“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最具服務滿意度獎”“全國紡織行業先進黨建工作示范企業”“全國紡織行業人才建設示范企業”“吉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標兵”等榮譽稱號。公司的快速發展得到省、市領導高度重視,2016年吉林市委、市政府作出全市向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學習的決定。
而宋德武本人,也于2010年被評為“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2014年被評為“吉林省勞動模范”,還被評為“全國優秀紡織企業家”“全國紡織行業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國紡織品牌文化建設杰出人物”,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等。
舉重若輕 責任情暖創新路
2013年秋,憑借自身能力和組織的信任,宋德武接過帥印,成為萬人規模的吉林化纖集團公司的掌舵人。然而,他并沒有新官上任的欣喜與興奮。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是一份企業的欠收賬單,是一個亟待他整理、收拾的“舊山河”。
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既然接下了擔子,就得挑下去。哪能管擔子是山還是河?是春還是秋!
于是,在萬名職工期待的目光中,宋德武輕輕邁開了他前行的腳步。
他的腳步看似輕,但落點準——剛一動作,就引發了全公司上下“共振”,大家的腳步也動了起來——且是朝著朝霞似火的方向邁進!
上任伊始,宋德武舉重若輕地起步了,第一個落腳點便是融資。
轉型升級,要靠項目;項目建設,要有資金。2013 年,數十億貸款的財務成本,已經讓吉林化纖集團公司不堪重負,公司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于是,宋德武大膽決策,果斷提出在A股資本市場增發融資,并積極與中國證監會、深交所以及省證監局溝通協調,歷時10個月努力,2014 年 11 月 18 日,A 股公司首次獲準定向增發!此舉成功募集 9 億元資金,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 20%,每年降低財務費用 3000 萬元,當年實現 A 股公司盈利!在充足資金的支持下,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在 10 個月內建成 5000 噸竹長絲連續紡項目,將企業竹纖維專利技術優勢轉化成了市場優勢。2016年1月8日,A 股公司再次獲準定向增發,募集17.2 億元資金,分別投入1萬噸人造絲細旦化升級改造、1萬噸可降解生物質連續紡長絲、高性能生物基竹纖維等項目,進一步擴大了主業優勢,提高了市場占有率。目前,該公司A股第三次股票增發工作又已啟動。
同時,宋德武還在2015年對碳谷公司進行股權改造,成立了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登陸“新三板”,募集到7000萬元資金,用于擴大碳纖維原絲和碳絲產能,為碳纖維產業鏈延伸提供了源動力。
通過資本市場的成功運作,宋德武有效盤活了企業資本鏈、資金鏈,使上市公司的資產更加優良,徹底扭轉了以往持續虧損的被動局面。
現任吉林化纖股份公司董事會秘書徐建國形象地說:“如果說,2013年之前的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如同急救室內的一位重癥患者,渾身上下插滿了管子,那么,經過這一系列努力,這個病危患者終于走出重癥病房,開始呼吸了!”
企業能自由呼吸了,但企業發展的定位與走向,才是關系企業能否真正振興的核心所在。
開始決定邁出第二步時,宋德武意識到,企業的發展只有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洪流中,才能走出大勢磅礴。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讓吉林化纖集團公司的“絲路夢”更加清晰。
因此,2013年,面對吉林化纖集團公司發展陷入瓶頸期的情勢,宋德武以前瞻的眼光謀劃,提出了“夯實主業、加快升級、適度多元化”的發展戰略,瞄準市場機遇,相繼上馬新項目,為做大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提出,要采取“三化三結合”的措施,充分發揮產品優勢,強化市場有效供給。一方面是管理和技術相結合,傳統產品在“有中生新”上做文章。立足于這一思路,他提出并組織實施了人造絲勻質化、大型化、連續化、細旦化升級改造,使人造絲A級品率提高了5.8%,AA級品率提高了6.9%,產品升級率達到40%,企業和客戶生產效率全面提高,質量位居世界一流,國際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0%以上,產品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動創新與需求相結合,規模產品在“無中生有”上做文章。根據這一規劃,吉林化纖集團加速對腈綸產品的差別化研發力度,相繼開發出原液染色、阻燃、扁平、醋青、混纖度、抗起球、超柔、超亮等一系列高性能、功能性、高附加值新產品。其中,醋青纖維實現了合成纖維與天然纖維的完美結合,屬世界首創;大有光腈綸的市場占有率已達30%;扁平纖維、超柔、超亮腈綸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的局面;阻燃纖維成功打入澳大利亞市場。第三個方面是資本和產業結合,新產品在“鏈式延伸”上做文章。對內,成立吉林省首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富博研究院,并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建立了3條小實驗線,圍繞主導產品技術升級確定課題進行科研攻關;對外,強化產業鏈一體化發展,面向客戶及產業鏈終端市場,依托天竹聯盟、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并強化與終端客戶的對接,加快技術成果在產業鏈的轉移和轉化。基于此,吉林化纖集團公司成功開發了12S以及24K、48K大絲束和高性能碳纖維原絲, 產品等級達到T400水平;而“天竹”竹纖維品牌在海內外影響力也日趨擴大……據統計,近3年來,該公司共實施技術創新、技改、攻關項目1508項,取得優秀創新成果552項,開發新產品25個,獲得新專利11項,自主創新能力在國內同行業中居于領先水平。
同時,宋德武還主張以項目建設釋放技術優勢,以產能釋放有效補充市場短板。3年來,他率先垂范,帶動全體職工發揚“兩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的優良傳統和“錢算分、時算秒,志堅精準保達標”的精神,圍繞結構調整、聚焦優勢產品、謀劃產業布局,以一半的人員力量、一半的工作時間,一邊生產、一邊開展項目建設,完成了雙倍的工作任務,創下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建設達產、達效的最快紀錄。目前,2萬噸醋酐項目、5000噸竹長絲項目、2870噸長絲技改項目、1萬噸半連續紡人造絲項目、連續紡B區1萬噸人造絲項目均已釋放產能,連續紡C區6000噸于今年3月陸續投產,長絲產能達到5萬噸,占全球產能的21.7%,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優質的人造絲生產企業;2萬噸扁平腈綸纖維項目、2萬噸超柔超亮腈綸纖維改造項目、腈綸大回收改造項目均已達產達效,3萬噸毛條項目、6萬噸差別化腈綸纖維項目也已于2017年3月投產,使公司腈綸纖維產能達到38萬噸,占全球產能的20.5%,占全國產能的50.6%,成為全球最大的腈綸纖維生產基地和國家差別化腈綸研發生產基地。
2014年至今,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共投資幾十億元,實施重點項目25項(創新類項目5項),全面達產后將增加產能39萬噸,預計年可增加工業總產值約80億元、利潤10億元、稅金近20億元。其中,2016年已投產13項,增加產能9萬噸;2017年正在實施12項,預計增加產能30萬噸,為公司今年實現100億元收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管理創新 激活騰飛源動力
幾年來,宋德武立足企業自身優勢,著重推進管理創新驅動引領和產品轉型升級,大力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率、經營效率,為公司發展激活了動力之源。他提出“抓管理創新要與制度相結合、抓管理創新要與技術相結合、抓管理創新要與市場相結合、抓管理創新要與勞動競賽相結合”,同時,他還總結出16字創新理念,即整合優化、提高效率、雙輪驅動、內拓外聯。
在規范企業內控管理制度上,宋德武頗有獨到之處。針對老國企浪費、等待、效率低的弱點,他創新提出了“成事思維、問題導向、倒逼機制”的工作理念,“定責任人、定目標、定時間、定檢查、定獎懲”的“五定”工作原則,形成了“重點任務周跟蹤、月匯總、季度考核”的長效跟蹤督辦機制,并倡導“一把手”管理紅利和“家長式”的獨立意識,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結合公司發展需要,提出全力推進內控建設,不斷查找關鍵風險控制點,制定相應控制措施,重新設計業務流程,陸續完善、修訂了涉及企業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企業文化、供產銷、人財物等 18 項205個內控制度,建立了覆蓋全部業務和部門的《內部控制管理手冊》,為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運行和維護提供了政策依據、統一規范和行動準則。在采購管理上,他倡導“既抱西瓜又揀芝麻”,緊跟市場節奏,合理控制庫存臨界點,把握時機實施比價采購和低價位采購,強化招、評、比、議環節控制,使公司2016年采購成本降低 3684萬元。在銷售管理上,宋德武堅持“走貨第一、風險可控、快速回款”的經營策略,在提產提效、項目新增產能不斷釋放的情況下,仍然實現了產銷率超100%的目標。
宋德武結合生產實際,提出對具有幾十年歷史的粘膠長絲生產工藝進行大膽創新改造,先后實施絲餅大型化改造和紡速提升改造,并試驗成功,使絲餅單重提高了63%,紡絲機紡速提高12%以上。在提產提速的同時,他還提出開展提升絲條內在質量和強度攻關,使下游整經效率提高30%以上,從而實現了質量更優、效率更高的目標。此外,在他主導下,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對腈綸系統生產配方也進行了調整,因此實現紡絲提產10.41%,連續3年提產超過8%,毛條提產10.5%。與此同時,宋德武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先進的自動化、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實施了長絲后處理脫水自動化等改造。
一系列創新技術改造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成為公司新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
“現在工人工作強度比過去降低了30%以上,而且收入還增加了!”今年春日的一天,筆者走進吉林化纖集團股份公司長絲八車間時,工人們正忙著生產人造絲,職工魏海英告訴筆者,為工人減負增收的秘訣就在于絲餅由小變大。她自豪地說:“別看這樣一個重量上的小變化,實際上需要對每個生產工藝進行升級,大大小小改了幾十個設備部件,是公司多次試驗、反復摸索,直到產品質量得到用戶滿意之后才全面推廣的!”
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生產處處長王冬梅也說,變成大絲餅后,吉林化纖集團的產品進一步得到了高端客戶的認可,暢銷歐洲等多個國家。
針對公司內部存在的“機制不活”問題,宋德武還不斷深化機制變革,通過釋放改革紅利,為做強企業提供了制度保障。他提出“改革用工機制,職工要能進能出;改革用人機制,干部要能上能下;改革分配機制,收入要能增能減”。
為改革用工機制,解決職工能進能出的問題。宋德武大刀闊斧向國企效率低下的頑疾開刀,提出了“堅決清除三無、擠出三低”的改革要求,共清理無效崗位、無效工作、無效人員1797人,全部充實到生產和基建一線,讓企業的每一個細胞都活了起來。他還大力倡導“工匠精神”,讓高效的人做高效的工作,加大對優秀職工的培養力度,對作出突出貢獻的骨干職工,直接晉升為“技師”,每月享受 200 元津貼;對愛崗敬業的勞務派遣工,破格轉為正式職工,增強了勞務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通過優勝劣汰、擇優使用,職工生產積極性、勞動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股份公司原有職工7000多人,粘膠長絲產能2萬噸;現在只有職工5000多人,粘膠長絲產能卻達到了5萬噸,效率提高了2.5倍。
同時,宋德武結合生產與基建實際,提出“全過程開展勞動競賽”的要求。據此,公司廣泛開展了“吉纖杯”勞動競賽,特別是崗位技能大賽、“三比、三看、三查”項目建設勞動競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專項勞動競賽。這些競賽深受基層單位歡迎,廣大職工踴躍參與,競賽已全面滲入到班組、崗位以及整個生產運營過程,成效非常顯著。3年來,該公司共開展各類競賽1224項,累計創效2.9億元,獎勵金額5256萬元。通過競賽,人均月收入增加300余元,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了勞動競賽的經濟杠桿作用。目前,在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勞動競賽已成為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公司增效、職工增收的重要載體。
率先垂范 人格也是生產力
作為一名“70后”,自大學畢業分配到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工作以來,宋德武從一名基層技術員做起,直到成為董事長、總經理。20多年來,他傳承著企業深厚的精神底蘊,致力于打造紡織行業的中國品牌、民族驕傲,在他身上既有企業家的睿智,又有濃濃的化纖情結。
優秀,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習慣。宋德武熱愛思考,也熱衷行動;富于理想,又具備現實的理性思索;注重細節,更善于掌控大局……他常說,思考不受時空限制,是“成本較低的勞動”。作為一個雷厲風行的行動派,在旁人看來,宋德武幾乎沒有思考的間隙。但是,他堅持思考,因為“思考往往成為行動的指南”。
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長絲七車間主任魏全東說:“我們董事長是真正奉獻型的帶頭人,特別能吃苦。我們正常是8點上班,但他每天早上6點多就進廠了,他用這段時間到生產現場了解整個生產情況。現在廠區大了,他就分批進行,比如,今天走吉盟,明天走碳谷,后天走奇峰,每天如此,從周一到周六,雷打不動。而周日,他會多走一些地方,一走一上午,把所有生產車間都走一遍。晚上,他基本上走得也是最晚的。如果進行安裝,工人正常是晚5點到食堂吃飯、6點去安裝、8點半坐通勤車下班,而董事長有時甚至不吃飯就趕到現場去看工作進度情況,一直待到晚上7點半或8點。”
讓人沒想到的是,作為一個資產上百億元企業的老總,宋德武辦公室的門,常年向職工敞開,只要他在辦公室,門就從來沒有關過!他說,要時刻接受職工的監督。他時常與職工在食堂同桌吃飯,職工加班安裝,他總是陪同堅守在現場,看一看是否有影響工作進度的障礙環節,現場辦公,為職工創造推進工作的各種條件。他把職工的冷暖辛苦一一放在心上,職工加班會戰,他要求食堂改善伙食;只要不出差,他全年無休息,時常深入現場、機臺與職工交流。他堅信,只要領導心里裝著職工,職工心中就會永遠裝著工作,他把增強職工的幸福感作為企業奮斗的方向,3年來使職工收入翻了一番。
在職工心目中,宋德武是一位貼近群眾和生產一線的領導。
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短纖車間副主任溫永林告訴筆者:“我們董事長常年堅持貼近現場,他的經營和管理理念,有不少都是來自于工人的建議或是跟車間技術人員的交流,而他對職工生產生活的點點滴滴,也都非常關心。比如說絡筒,這屬于最辛苦的崗位,而且都是女同志,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針對這個問題,董事長單獨安排一輛通勤車,送絡筒工上班,因為很多同志下午5點下不了班,董事長就在傍晚6點半又單獨給她們加了一臺通勤車。再比如,冬天安裝工人比較冷,秋冬臨界沒送暖氣時,董事長會讓工會給項目安裝工人發放棉襖、手套之類的保暖物品,包括熱氣騰騰的晚餐;夏天,則會增加飲料和飲水設施。有這樣的領導,我們心里熱乎,也更有干勁和信心。”
領導者卓越的人格魅力,就這樣轉化成了職工們重要的生產力。
趁勢而上筑好夢,絲路花雨看今朝!
如今,在以宋德武為首的領導班子帶領下,企業正沿著夢想的方向,迅馳在新絲路的征程上。相信,在向著實現“年產值100億”化纖基地的目標沖刺過程中,吉林化纖集團公司一定會不斷傳來新的捷報!